本書是資深香港專題作者魯金,繼《香港中區街道故事》及《香港東區街道故事》的另一部街道掌故作品。港島西區包括上環、西營盤、石塘咀及堅尼地城,還有摩星嶺、薄扶林等地。有別於中區以英人帶領發展為主,早期的西區是香港華人聚居及發展的區域。
作者藉豐富的史料及淺白的文字,揀選西區十多條有代表性的街道,詳述街道名稱的命名由來,如“裙帶路”、“爹核士街”、“蘇杭街”等。此外,本書亦著重描寫香港早期西區發展及居民生活情況,例如保良局及煤氣廠的設立、文武廟辦學等舊聞軼事。
目錄
水坑口和上環 2
佔領留下的歷史烙印 2
最先抵港佔領的卑路乍軍官 4
開埠初期的“中國城” 8
重建焦土 填海得地 11
娼妓行業在水坑口的由來 13
“猜飲唱靚柄” 15
相依為命的妓院與酒家 16
娼妓行業突如其來的遷移 25
酒樓變身茶樓 29
夜夜笙歌的夜市茶座 30
上環街市的發展歷史 35
薄扶林道和裙帶路 41
薄鳧林村與裙帶路 41
“阿群帶路”真有其事? 42
本港最古老的一條馬路 47
薄扶林道發現的新品種花樹 49
香港八景的“扶林飛瀑” 52
香港的命名源於雞籠環“香港村” 55
不合情理的“運香港口”命名之說 57
沉香與土沉香 60
薄扶林道的發展歷程 66
爹核士街和戴維斯 69
香港的第二任總督 69
交還舟山問題 71
戴維斯與在港英商的磨擦 76
“甘頓案”與《領事事務條例》 79
向英倫彈劾曉吾 82
“核突”的爹核士街 85
必列者士街其人其事 87
英國律師自封進士 87
裕盛辦館麵包下毒案 88
張亞霖被遞解出境 91
必列者士與威廉德倫的誹謗案 93
“卅間”的由來 94
“青年會”—香港華人青年思想啟蒙之地 95
蘇杭街與乍畏將軍 98
乍畏街變蘇杭街 98
英軍開小差風潮 99
填海得來的街道 101
德輔道的變遷 102
寶靈的第一次填海計劃 102
德輔的第二次填海計劃 107
新填地上建醮 115
煥然一新的德輔道 118
“書信館”與香港郵政歷史 119
以消防大廈談香港消防歷史 125
新填地的商機 128
古老的中環街市 130
新街與保良局 138
保良局與香港的娼妓發展 138
華人紳商成立保良局 140
保良新街非保良局局址的原因 151
港府及英人對保良局產生猜忌 152
“鍾垣案” 162
日佔時期的保良局 167
懸而不決的局址 169
保良局遷往禮頓道 173
屈地街與煤氣公司 177
英國煤氣工程師屈地來港 177
大會堂的興建 179
煤氣街燈與煤氣供應 181
煤氣廠近海原因 186
1934年屈地街煤氣鼓爆炸案 189
爆炸案死因法庭 199
日佔時期的煤氣公司 205
“四電一煤”工潮 208
煤氣公司的戰後發展 211
文武廟與香港教育 218
香港文武廟由來之考 218
廟宇存留與社會公益的關係 222
香港早期華人的發誓形式 224
香港華人社會事務集議之地 226
文武廟興辦義塾 229
文武廟義塾對香港教育制度的影響 237
文武廟義學一系列現代化改革 244
戰時及戰後的文武廟義學 250
作者簡介
魯金,原名梁濤,香港著名報人、作家。七十年代起,以筆名魯金、魯言及夏歷,為報章、雜誌撰稿,同時出版了一系列環繞香港題材的著作,包括地方掌故、民生習俗、街道考源等。由於文字通俗,內容豐富,故廣受讀者歡迎。除寫作外,亦經常進行地區考察,及出席不同學府及團體的講座,對推動香港歷史文化的普及,貢獻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