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葛兆光學術隨筆,共分為六部分,第一部分旨在為傳統祛魅,對新世紀以來,國人趨之若鶩的國學熱做歷史角度的分析。 語言輕鬆幽默,言說的背後又帶有對當代文化的關切。 是可讀性與內容紮實兼備的六篇歷史小品文。 第二和三部分,是葛兆光多年來,治學研究的當行本色。 從周邊看中國,何以中國,這些當下讀書界耳熟能詳的命題,正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人如何與世界相處的一種自我定位。 這裡面的八篇文章,正是在這個支點上展開,有對中國典籍,特別是地圖的新認識,也有多包括朝鮮、泰國(暹羅)、緬甸的新知。 讀來引人入勝。 第四部分,名之曰遊學,是作者連續三年在美國普林斯頓交流的側寫,它展現的是歷史學人更為感性的一面,歷史學家看歷史學家,是拋去故紙堆后的英雄相見歡。 第五部分,可謂之曰治學,與第一部分也有一定的呼應。 在多年的教學中,葛兆光對人文學科、學術史、思想史都有自己的新的體驗,這些體驗大都是創建,也是痛定思動的反思,對後來人是一種啟迪。 最后,一部分寫作附錄,其實也可叫前史,從葛兆光的來路身世,談到他的求學,以及研究。 像是他個人的一個自畫像和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