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旨在向有志於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的讀者介紹西夏文字和語言的結構、使用及相關的國內外研究情況,同時也希望為語言文字學專業人員提供學術方面的參考。 從出土文獻的數量看,西夏文從11世紀中葉到13世紀中葉在河西走廊的流行程度僅次於漢文,而遠超其他。 本稿重點介紹黨項語與漢語差別較大的語言特徵,以及認識這些特徵的基本思路。
本稿不採用印歐語言學框架中以名詞變格為中心的論述傳統,選擇中國高等院校教學語法系統中的助詞分析方法,更加貼近中國人的接受習慣。 如此則讀者只要具備一定的古代漢語和普通語言學基礎即可讀懂這本入門讀物。
作者介紹
聶鴻音,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北方民族大學客座教授。 1954年11月生,山東蓬萊人,研究員。 主要學術專長是西夏文獻學、西夏語文學、中國民族史研究。 1982年7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工作並退休。 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常務理事。 發表西夏研究論文數十篇,專著《中國的文字》、《塞北三朝》、《古道遺聲》、《西夏文〈德行集〉研究》;合著《番漢合時掌中珠》、《類林研究》、《西夏天盛律令譯注、《西夏文獻論稿》等,譯著有:《中上古漢語音韻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