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你的內在家庭--運用IFS,重新愛你的內在人格,療癒過去受的傷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留佩萱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022年03月01日
ISBN:9789576587436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 首本以華人視角探討IFS的心理學專書

★風行歐美的革命性心理療法!

「我們都有缺陷,也都值得被愛;

我們都會犯錯,同時也在成長。」—留佩萱

 

為何你有時溫和、有時憤怒?感到快樂、卻也在痛苦裡打轉?

這些都是你,同時有許多內在人格存在於心裡。

各種看似傷害的負面情緒與身心問題,都只是為了保護自己,

IFS讓你有機會進到內心去認識他們,理解並擁抱他們,

找回自己是誰,讓不完美但完整的自己,繼續成長與前行!

 

人,真的很複雜。

你可能被傷害過,也曾傷害過別人;

渴望有歸屬感、被看見,又害怕展現脆弱、害怕真實的自己會被拒絕;

感到快樂、喜悅、痛苦、悲傷、憤怒、忌妒、失望……;

希望自己可以真實地活著,但又不斷推開生命中真實的情緒。

所以總在不斷出現的各種身心問題中掙扎,承受內在衝突。

 

IFS正是能帶你走出痛苦迴圈的心理治療法。

在歐美,「內在家庭系統」(Internal Family Systems, IFS)因成效斐然,

數十年來,已然成為最受歡迎的心理療法,

無論是創傷復原、成癮行為、憂鬱⋯⋯都能有效療癒。

 

IFS認為正面、負面都是自己的一部分(Part, 或稱內在人格),

內心就像一棟大房子,像家庭一樣,有不同的成員居住其中,

這些內在部分,在成長過程中經歷過各種事件,用不同方式保護著你。

唯有找出自己的內在衝突根源、對話並理解,

即能找回自己是誰,療癒過去的創傷。


●什麼是「內在家庭系統」?

「內在家庭系統治療」(Internal Family Systems Therapy),簡稱IFS,是近年在國外十分風靡的心理治療法,

IFS認為,我們的內心就像一棟大房子,裡面居住著許多不同的「部分」(parts),

而這些「部分」(parts)也會如同家庭成員般互動。

 

有些「部分」是正面的,他會鞭策、批評你,幫助你生活規律、受人稱讚;

有些「部分」是負面的,他會轉移你的注意力,透過暴飲暴食,喝醉酒、沉迷性愛,幫助你遺忘痛苦。

每個「部分」都有其存在意義,無論他們做出什麼行為,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保護你不受傷害。

IFS並非將你將不好的「部分」趕走,而是幫助你面對內心的脆弱、不安,接納這些情緒,

療癒你曾經受的傷。

 

療癒,就是找回你最初的「自我」(Self),是你真正的本質,

當你的「自我」成為內在領導者後,就能夠撐起空間給每一個內在部分,

你的「自我」能夠跟這些情緒共處,而不是陷入情緒中。

 

每個人的本質都充滿愛與智慧,只是「部分」的情緒將你的本質暫時遮蔽,

而IFS將會幫助你展露深埋在心的真正自我,

用「自我」回應外界,並讓你在各種人際關係中都能感到舒服且自在。

 

本書特色


〈1〉風行歐美的IFS.首本華人諮商師著作

具豐富諮商經驗,更以貼近華人社會模式的角度,

運用IFS覺察情緒、解決內在衝突、和「內在人格」對話,

讓有效的IFS幫助更多受各種身心情緒困擾的人。

 

〈2〉任何人都適用的心理學療法,帶你走出人生困境

最具劃時代意義的心理療癒體系──內在家庭系統治療(IFS),

是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之後,世上目前最受矚目的心理治療方法。

情緒低潮、人生卡關、創傷復原、成癮行為……都能透過與「內在人格」對話,

重新整合內在,回歸「自我」領導,不再被負面情緒牽著鼻子走。

 

〈3〉從家庭、伴侶、人際到職場,建立更舒適的相處模式

我們內心世界的人際關係,映照著我們外在世界的人際關係。

本書將以完整且最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該如何用這套療法與內在的自我對話,

從根本理解家族原傷,終止行為複製;掌握理性溝通,讓親密關係更緊密;

從人際到職場,不管身處何處,都能恰當展現「自我」,以能讓彼此感到放鬆的模式與他人相處。

 

〈4〉19組覺察練習,帶著你探索內在

內在家庭的組成,需要你慢慢練習探索內心,

覺察這些成員各自替你承擔了什麼樣的情緒與記憶,

接著理解、擁抱、感謝,接納內心各部分的存在,展開自己的療癒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