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大和解──協助醫師、護理師、藥師、社工師、醫檢師、醫院行政、病人和家屬一起學習同理關懷與自我保護之教育手冊(三版)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李詩應,陳永綺暨團隊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方舟
2022年04月08日
ISBN:9786267095287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重建醫病和諧‧100%同理溝通

在台灣,平均每天有一名醫師被告

醫療糾紛每三年增加一倍

西醫執業生涯中遇到醫糾的機率甚至高達44%!

究竟是病人多「奧客」?還是「傲醫」難溝通?


面對剪不斷、理還亂的醫糾暴力與官司

台灣醫療促進溝通、衝突管理專家李詩應、陳永綺暨團隊聯手編纂

國內第一本以全案例解析醫療糾紛、尋求根本解決之道的專書

蒐錄全球知名案件,客觀剖析事發、處理、結果之真實面目

為醫療環境找出一條安心、安全的路


本書匯集心理學大師、爭議調解專家、法學談判權威專業與受難家屬經驗法則

終結誤解和暴力!一起走出醫療糾紛的迷宮、重建醫病信賴關係


‧20種你一定要知道的人性 

‧12堂必修溝通關懷認知技巧

‧45件醫療爭議案例調解訴訟分析


◆讓「溝通」改變「對立」‧以「關懷」取代「官司」

除了醫治疾病,醫病之間的「關係」更需要被療癒

當醫療糾紛發生時,要做的是冷靜、同理、思考、溝通

從關懷思維出發的溝通,才能創造醫病和諧


‧ 為什麼病人家屬會發飆? 

‧ 這件事是「誤解」還是「誤診」?

‧ 怎麼表達遺憾(抱歉)、何時說及如何道歉才是合宜?

‧ 家屬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 如何做到有效的溝通?

‧ 如何恢復醫病信賴,達成共識?

‧ 病人是無助的「人球」還是「奧客」?

‧ 真正「來鬧事的人」如何處理?

‧ 委由律師處理訴訟比較好嗎?


以訴訟解決醫病衝突,絕非最理想的方式

和平解決醫療紛爭,醫病才能協力對抗病魔


◆醫護有解 ! 病患有靠 !  

本書以實案教學,提供各類醫糾調解模式

讓每一場爭議都能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協助醫師、護理師、藥師、社工師、醫檢師、醫院行政、病人和家屬

一起學習同理關懷與自我保護


‧醫病關係邁向和諧 3 步驟分析 

1. 傾聽.同理.關懷

2. 溝通.說明.對應

3. 共識.執行.追蹤


‧爭議解決 4 大策略解說

1. 溝通防範

2. 私下和解

3. 法律訴訟

4. 替代調解ADR


‧醫療爭議調解模式 6 類型探討

1.【意外風險】腦動脈瘤手術失敗、車禍開顱成植物人、物理治療意外傷害

2.【醫療疏失】低估車禍傷害、給錯藥方、打錯點滴、乳癌誤診、麻醉失誤、誤關警告器…

3.【溝通不足】不准假硬要外出、覺得被耍的病人、醫檢觸碰私密部位

4.【情緒效應】天邊孝子症候群、愛妻大腸癌逝、喪子痛求賠償、醫師受創憂鬱…

5.【突發暴力】醉漢暴砸護理師、吸毒女動手毆打、失智老人攻擊…

6.【灰色爭議】女童心臟術後出血、孕婦死胎事件、性騷擾疑案、醫師控告醫師


‧醫病關係6大警報與因應

1.   預防→提前準備,以應萬變

醫療前清楚說明措施與風險,但醫方仍應積極預防和因應病方因認知落差和人本情緒,若無法接受最後發生之不幸醫療結果,可能會有怨懟、求償、控訴之行為。


2.   除雷→提高敏度,佈署支援

醫療過程中要覺察病方的想法和歧異點,隨時說明溝通,減少爭議。另對於危險人物就醫要有高度警覺,必要時以警力支援,如醉漢、失智、吸毒、精神異常者。


3.   降溫→傾聽宣洩,情緒引導

爭議初期未處理妥善,包括醫療疏失、溝通不足、態度不佳、認知落差等都會造成病患和家屬憤怒不滿,應善用傾聽、同理、關懷、溝通、道歉和情緒輔導等技巧。


4.   分析→同理對方,掌握關鍵

急著下定論或想草草結案,未能真正分析了解病方的關切點和需求,會被認為欠缺誠意,想推託責任,造成敵意和對立產生,後續更難以達成共識。


5.   填補→誠懇認錯,合理賠償

因為醫療疏失或溝通關懷不足,未能給予病方應有的照護和權益,甚至造成病方的傷害,應誠懇認錯、道歉、溝通及研議補償方案;但也要避免病方予取予求。


6.   復原→感謝抱怨,修復和諧

態度和說話口氣,在忙碌工作中是最容易疏忽的細節,往往會造成醫病之間看不到的裂痕,

當病患提出抱怨時要立即警覺和改正,趁問題還小儘早彌補即將破裂的關係,當雙方關係不幸嚴重破裂時,修復彼此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