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是一個古典意義的悲劇,它帶來的每一個利益都要求人類付出對他們仍有價值的其他東西作為代價。 大部分近代以來的文學與哲學之勃興,恰恰源於人們眼見他們珍視的東西被他們想要的東西削弱或者摧毀。 每個人對平等、個人主義、科學和現代工業等給予高度評價,然而同時也為傳統生活、家庭倫理、與自然相契合大聲疾呼。 這兩組欲求的衝突,不但象徵和表達了人類最深的社會衝突,也象徵和表達了人性本身的深邃矛盾。
作者從德國的反現代化論者如哈曼、謝林和赫德、費希特等人的思想梳理開始,繼而將世界範圍內的反現代化思潮——如斯拉夫主義者,印度的甘地、泰戈爾,中國的張君劢、梁漱溟,日本的岡倉覺三和西田幾多郎,一直到當代的埃呂爾和瑪律庫塞等的思想做了全面的梳理。
作者認為,持續的反現代化批判的貢獻與意義是:在批判的過程中,辨明瞭現代化過程的真正本質,也確定了人類要付出的代價。 “現代化”與“反現代化”思潮的衝突將以二重性模式永遠地持續到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