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家Artist 2022年春 第13期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美術家出版社
2022-05-18 00:00:00
ISBN:2248800071471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2022年注定是香港不平凡的一年!辭舊迎新之際,第五波疫情撲面而來,雖然在國家馳援和全港市民的齊心抗疫之下,疫情得以漸緩,然而經濟與民生卻面臨着恢復與重振;與此同時,香港迎來了回歸祖國25周年,如何做好回顧與總結,在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同時掀開香港發展的新篇章,是全社會都必須面對的機遇與挑戰;這一年,國家關於支持香港發展成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戰略規劃也進入了全面實施的新階段。沉悶已久的香港似乎一切都開始呈現出一種嶄新的氣象,正所謂:等閒識得春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對於以弘揚中華文化藝術爲己任的《美術家》來說,如何助力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亦是工作重心所在。本期諸多重量級文章正是圍繞這一中心使命而展開:
專題欄目中,編輯部特約採訪了K11集團創辦人及CEO鄭志剛先生,這位富有遠見的文化企業家,正積極投身於將商業與藝術相結合,在中西文化交匯的節點上,探尋如何更好地爲當代中國藝術在國際舞台上發聲。這是新時代下,新一代港人家國情懷的新體現。而「藝見」欄目則邀得著名文化學者鄭培凱先生撰文,鄭教授以如椽之筆,從香港的歷史入手,從香港的文化政策切入,通過對香港文化底蘊的剖析,談出了香港如何抓住機遇發展擴大文化綠洲的真知灼見,是一篇值得所有關心香港未來文化發展人士閱讀的獨到文章,本刊希望能以此引來全社會對此話題更多的關注和熱論。
誠然,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是一個宏大的課題。如何在此之下尋找到一個可以交匯古今中外文化與藝術的橋樑,是《美術家》推動實現與海外文明交流互鑒的核心要點。經過討論,我們最終認爲聯動遍布全球的博物館是深入探究人類文明的最佳切入點。因為博物館正是連線人類文明過去、現在、未來的天然橋樑,通過它,不同國家民族、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社會角色的人都可以在此找到自我歸屬和文化認同。因此,我們從本期開始推出全新的欄目「環球博物」,意圖透過對博物館的文化定位及核心藏品的推介與研究,達至中西文明互鑒的目的。今期率先刊出對美國亞洲藝術博物館許傑館長的專訪,希望廣大讀者可通過閱讀此文來深度了解這位資深文博專家是如何通過自身的文化理念將亞洲藝術推向全世界的。
除此之外,本期選擇以三星堆考古作爲專題重點,由著名考古專家雷雨先生親炙專文,揭開了這個「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的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紗;同時,我們在「金石翰墨」專欄又有幸約到現任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首席研究員焦天龍博士大文,他從歐美收藏的角度詮釋了中國古代青銅器獨一無二的藝術價值和文化歷史意義。兩篇文章遙相呼應,深值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