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一五五五-一六三六),字玄宰,號思翁、思白,別署香光居士,是明代著名的書畫家。
董氏學書,初以顏真卿入手,十八歲後師從莫如忠,後轉而宗晉人之法。 他一生將文徵明、祝允明為首的昊門書家和趙孟頫作為超出物件,並將米芾作為主要效仿的對象,不斷在用筆、結字、章法、用墨上完善自己,創造出以淡、秀、潤、韻為審美取向的書風。 其作品崇尚自然的率真之趣,成為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書卷氣的代表。 董氏書法在其生前身後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以他為代表的書法流派——華亭派影響了一代學書者,追隨者甚聚,當時幾乎無人能與之比肩。
董其昌一生臨池不輟,故而用筆精到。 一六二八年四月,七十三歲的董氏對照歐陽詢草書《千字文》宋拓真跡,參以己意,揮毫臨寫了這篇珍貴的《千字文》。 此作曾經由清內府收藏,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全篇深得晉韻唐風,當屬名家臨古之佳作。
《人美書譜 草書 明 董其昌 臨歐陽詢草書千字文 唐詩二首》還收錄董其昌草書唐詩二首,內容為唐代詩人李腰所作《放歌行答從弟墨卿》和儲光羲所作《野田黃雀行》,絹本,縱三十二釐米,橫六百四十五點三釐米,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在抄寫完儲光義詩后,董其昌意猶未盡,還信筆抄寫懷素《自敘帖》數句。 全篇深得懷素筆法,行筆瀟灑自如、飛動自然,章法疏密相間,有專家推測其應為董氏六十歲左右時的書作。
《人美書譜 草書 明 董其昌 臨歐陽詢草書千字文 唐詩二首》正文後附□部放大與鄧散木《書法學習必讀·草書》,供讀者研習參考。 為便於讀者規範識讀,釋文中錯字、異體字在()內註明正確字、正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