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房子──社會住宅城市生活新關係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于欣可,陳芛薇,姜雯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左岸
2022年07月20日
ISBN:9786269505166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 ★ ★ 認識臺灣社會住宅的首選入門讀物 ★ ★ ★

附錄社會住宅資訊圖解,掌握社會住宅關鍵知識、深入了解社會住宅


社會住宅能做的,遠比提供一個便宜的殼多更多,

不只是居住政策,更是社會合作、共享價值的社會實驗。


公部門與民間倡議團體,如何共同發動一場關於居住的社會實驗

都市規劃者x市政府住宅部門xNGO共同策劃,紀錄耗時11年的臺灣社會住宅運動


▋為什麼我們需要社會住宅?

多年來以都市經濟發展為首的價值導向,造成住宅資源過度炒作、房價租金不斷創新高。即使過去的住宅政策提供了平價住宅、整建住宅與國民住宅,也都無法有效緩解都市居住的高成本。直到社會住宅的出現,以只租不售、合理租金、弱勢優先為原則翻轉既有的住宅體制,將照顧社會弱勢、資源重分配納入都市規劃的政策發展方向。


社會住宅的誕生,回應了我們「居住權不應視為個人的責任,而是生而為人的權力」。


▋什麼才是好社宅?

社會住宅除了合理租金、免於歧視、好居住品質之外,也是都市整體發展的一部分,例如:建築設計與鄰里融合,增加硬體公共服務設施(如長照、托嬰),同時發展軟體配套機制,從「共同生活」的角度出發,試圖照顧到社會各階層的的生活需求。


社會住宅不是孤島,應該回應社會需求與挑戰,讓人們住得起、住得好、有溫度的「生活」在一起。


▋為什麼社會住宅不是居住正義的全部,卻可能成為住宅政策的領頭羊?

居住正義的願景是讓每個人擁有多元且可負擔的居住「選擇」。

想要買房、買得起房的人,能在政策監管下以合理價格購屋;想要租房的人,能有穩定的租期租金保障;買不起也租不到的人,能住進社會住宅得到庇護與支持;不喜歡市場上的物件,也能以合作住宅打造屬於自己的最適解!


政府以社會住宅為首,為居住市場提供新的選項,讓我們看見社會住宅裡發展的新居住生活,藉此鬆動舊有思維,破除「居住」=「購屋」的邏輯,區分「居住權」與「所有權」的差異,帶領我們開始思考所謂「好居住」之於我們每一個人的真正意義。


唯有社會真確地了解與體認這些新的居住價值,「住者適其屋」的盼望才有被落實的可能。


新一波的社會住宅思潮已經不只是蓋房子給人住,

更從「要不要蓋」的思考方向轉為「要如何經營理想生活」,

深入到「經營管理」,涵蓋制度層面。


臺灣社宅的現況是什麼呢?

本書將打開社會住宅的大門,帶你一窺在臺北生活的一群人,

面對著環境與社會的挑戰,如何經營理想生活。


2022年是臺灣社會住宅運動十一週年,本書以平實的採訪紀錄,帶你從社會住宅的真實故事中,看見目前的成果與侷限,同時也收錄東亞與歐洲社宅先進國的案例與反思,進一步與臺灣現況對話,提出未來的可能與想像。


本書特色


■ 全彩圖文特輯,深入淺出的資訊圖解,快速了解社會住宅關鍵知識

■ 認識社會住宅發展的歷史脈絡,開箱臺灣社宅第一線生活場景

■ 從現有的臺灣社會住宅計畫,展望臺灣社宅軟體機制的下一步

■ 收錄日本、香港、歐洲……等國際社宅案例,看見先行者如何做到共治營造、多元混居、照顧支持、物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