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雜誌 第四期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7-12
ISBN:9789620450372
$ 68.00
收藏

簡介

《讀書雜誌》是由香港三聯書店創辦的一本文化季刊,內容由“文化焦點”“書人書事”“名家專欄”“共讀雙城”“出版人語”“書評”“閱讀前線”等欄目構成。本期“文化焦點”主題是故宮文化,從故宮的創建歷程、香港與故宮的淵源、傳統與現代的連結等角度,暢談博大精深的故宮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書人書事”本期致敬錢鍾書先生、牟潤孫先生、唐德剛先生和張灝先生。“名家專欄”由蔡思行、楊小彥、林沛理、尹昌龍等文化名家撰文,分享各自由書引發的人生思考。本期“共讀雙城”欄目,鄭培凱教授撰文講述蘇東坡在嶺南的流放歲月。“出版人語”,分別由三聯兩位不同時代的優秀編輯,分享他們編書背後的故事。本期“書評”為讀者評介五本好書,涉及諸多學科領域。“閱讀前線”推介24本新近出版的好書,巡禮2022香港書展。
書評
(1)
寫書評
三聯出版
(1)
評論 (0)
週歲,《讀書雜誌》再出發
推薦
《讀書雜誌》已連續出版四期,走過了一輪寒暑,受到愈來愈多的關注與關愛。一年來,我們在學習,在思考,也在不斷收穫和成長。今年的香港書展,也是《讀書雜誌》週歲生日,作為編者,我們衷心希望能覓得更多知音。7月2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九百餘件珍貴文物,將以嶄新的詮釋手法在此與香港市民相遇。為此我們特別策劃本期「文化焦點」,旨在從中國博物館史的角度,講述故宮博物院的創建歷程,也嘗試從收藏、出版等方面探尋香港與故宮的深厚淵源,同時透過一些富有成效的實踐分享,思索傳統價值與現代社會的有效連結。本期「書人書事」頗值一提。上世紀80年代初,張隆溪在初涉學術之路時,便以其出衆的才華獲得錢鍾書先生的獎掖和策勵,成就一段學林佳話。本期張先生撰文懷想與錢鍾書先生的交往點滴,並解析二人共同關切的中西語文中之「一語雙關」現象。文中還憶及早年與北京三聯《讀書》雜誌的一段文緣。作為陳垣和顧頡剛的學生,牟潤孫先生的學問進路,乃延續五四之後由「整理國故」運動所推衍的「新考據」,而又在這個傳統中另闢天地,造就了非凡的學術事業。陳萬雄是潤孫先生在新亞書院任教時期的學生,陳先生近年重讀乃師著述,嘔心而作,其文清新博雅,也是值得一讀的佳篇。本期「書評」亦是可圈可點。評介的書籍涉及哲學、歷史學、社會學、語文辭書等諸多領域,評者身份各異,有大學教授,有經濟學博士,有出版界同仁,也有媒體編輯。但同為愛書之人,他們都十分樂於將閱讀與學思的一己之得傳遞給更多的人。此外,因適逢書展,本期「閱讀前線」,我們特精選今年書展若干港版新書,以饗讀者。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站在週歲的節點上,《讀書雜誌》在努力探索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願吸納更多優秀的中文寫作者,透過有溫度的經驗與文字,記錄、傳播關於「書」的有價值的故事。同時,亦冀望與志同道合者建立適宜的合作模式,相互彰顯,彼此成就。我以為,《讀書雜誌》未來的路,當是清晰可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