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為晉 王叔和撰,成書於西元210-259年之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中醫脈學專著。 王叔和,名熙,「性度沉靖,尤好著述,博通經方,精意診處,洞識修養之道(宋? 林億等進呈劄子語)“,他利用做太醫令時搜求的各種脈學文獻,先取《內經》《難經》以及張仲景、華佗等有關脈學方面的論述,旁徵博引,采摭群論,然後根據自己的臨床體驗,按照”百病根源,各以類相從“的方法,若網在綱,依類編排,精心梳理,終於完成了《脈經》這部偉大著作。 全書共十卷,九十八篇。 卷一論三部九候,寸口脈及二十四脈; 卷二、卷三則以脈合臟腑經絡,舉其陰陽之虛實,形證之異同,作為治療依據; 卷四診四時、百病死生之分,並論脈法; 卷五述仲景、扁鵲脈法; 卷六列述諸經病證; 卷七至卷九討論脈證治療,其中卷七以傷寒、熱病為主,卷八為雜病,卷九為婦產科、小兒病證; 卷十論奇經八脈及右側上下肢諸脈。 原有「手檢圖三十一部」,今已亡佚。 本次出版以元天曆庚午(1330)葉氏廣勤書堂刻本為底本,進行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