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FUL THINKING 激發孩子潛能的哈佛名畫思考課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李宜蓁(Tiffany Le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親子天下
2022年11月02日
ISBN:9786263053564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哈佛零點計畫(Project Zero)共同主持人大衛.柏金斯(David Perkins)曾說:

啟動靈活思考力的有效方法,就在於「觀看藝術」。

賞識思維(Artful Thinking)如同思考的羅盤,

重點不在於藝術或繪畫技法,「大腦思考的路徑與方法」才是核心與精髓。


面對人工智慧崛起的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時代,

孩子還需要另一種AI(Aesthetic Intelligence)──美學智能,

如同身體肌肉需要鍛練,腦袋的「思考肌肉」更需從小開始練習!


本書源起於美國國家藝廊攜手哈佛大學零點計畫「藝術的思辨」課程,

作者李宜蓁(Tiffany Lee),是台灣第一位完成這套課程認證的合格講師,

她期許自己以「賞識思維」思考系統的終身倡議者身分,持續推動這套教學與思考模組。


現在,就跟著宜蓁老師名畫思考課的引導,鍛鍊你與孩子的「思考肌肉」!

只要選定:一個思考稟性(目標),一條思考路徑(方法),一幅名畫(工具),

讓「看的教育」先於「聽的教育」,從1分鐘「深思熟慮」的觀看開始,

透過觀看世界名畫,鍛鍊3~10歲孩童、甚至大人自己的思考肌肉,並非遙不可及!


那麼,我們可以如何鍛鍊思考肌肉?

「賞識思維」已替我們歸納淬鍊出步驟清楚可行的目標與路徑:

6大目標──觀察與描述、比較與連結、提問與探究、證據與推理、找出複雜性、探索觀點──

而每項目標,都有切實可行的建議提問路徑與方法,如接力描述、創意性比較、多元視角、進入角色……

透過循序漸進、有方法步驟的對話與提問,就能鍛鍊大腦的思考厚度!


譬如,以〈拾穗者之歸〉與〈拾穗〉兩幅畫作為例,便是鍛鍊「比較與連結」思考稟性的好工具。

透過「創意性思考」這條路徑,觀察兩幅畫作不同,

帶領孩子有結構的從人、農作物、人造物、動物等不同項目觀察與記錄,

在兩幅作品中「找一找」彼此間最明顯的相似處,「想一想」為什麼,「比一比」最明顯的相異處。

經過前面比較異同的思考歷程,

大人再使用「我以前認為……我現在認為……」的思考路徑引導統整,

最後才帶出拾穗文化的內涵與精神,翻轉過往一開始就直接切入畫作內涵的導覽模式。


又如以〈自由引領人民〉畫作為例,

便是以「觀察/思考/我/我們」的思考路徑,鍛鍊「探索觀點」思考稟性的範例。

將孩子們的細緻觀察,用人事時地物形狀等方式分類後,

再透過「這幅畫讓我想到……」的引導語,連結孩子說出「我/我們」的生活經驗,

甚至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更深度引導說出自己身為地球公民,可扮演哪些積極角色。


全書12幅畫作引導,都有實踐歷程的對話紀錄可供借鏡參照與運用,

讓第一次帶領孩子踏入名畫世界的大人,也能心有所本不害怕。


看藝術,學思考!

就從選定一塊思考肌肉、觀察一幅名畫開始,

6大思考稟性,20條思考路徑,相互援引靈活運用,

鍛鍊你與孩子更豐富、更多元、更有厚度的思考力。


【本書適合對象】

●找尋結合「藝術與思考」素養教學新方法的教學工作者

●對探究思考方法有熱忱,期待在日常生活運用「賞識思維」引導孩子突破思考框架的大人

●家有圖像思考型孩子,覺得自己是藝術門外漢,恐懼帶孩子去看畫、被問倒的家長

●想提升自己和孩子藝術鑑賞與深度思考力的親師與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