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讀康德《判斷力之批判》大談審美判斷與目的論判斷,你可能會懷疑康德是否也曾有過童真?
是否也曾到過公園與其他孩童玩耍?
是否也曾注意到漂亮的小女孩,而由衷讚美?
乃至瞥見路邊的小白花,因而對於大自然中的生命產生感激之情?
康德是一隻蜘蛛哲學家,他吐出概念之網,把自己重重圍困。他把一些平常人很親切的體會,化作知識論趣味很強的哲學系統。
概念是灰色的,而生活是彩色的。
他偏要把「妙慧」與「神知」規定為判斷!當詩人說︰「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那會構成審美判斷嗎?而當巴赫寫下Erbarme dich, mein Gott,又會是目的論判斷的集合嗎?
康德只知語言,而不知意在言外;他只知判斷,而不知感嘆、歌頌、試探、哀悼、懺悔、自責、祈求等語言遊戲。
作者簡介
何震鋒
新亞研究所哲學組博士研究生。著有《形上詩集》、《逝者如詩乎》、《我是這樣讀莊子的》、《我是這樣讀論語的》及《我是這樣讀老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