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8世紀到1914年,德國崛起為世界上主要的工業強國。 這段時間是德國經濟史上的一個分水嶺,見證了德國成為改變世界歷史格局的重要力量。 本書追溯了德國在這段時間的工業化工程,關注德國向現代經濟增長轉型的決定因素。
兩位作者借鑒了大量晚近研究,將德國經濟起飛的根源追溯到18世紀以前,強調了制度變革逐步重塑舊制度、刺激農業革命出現的作用,強調了行會轉型以及出口導向的農村原始工業的重要性,同時指出了農村工業化過程中的區域集中性。 本書對19世紀工業化的討論,解釋了國家官僚機構和普魯士自由主義改革(包括關稅同盟)作為塑造早期工業化的力量所起到的作用。 本書說明瞭鐵路體系的建設是如何影響重工業增長的,討論了後者在多大程度上取決於工作力和資本的供給。 兩位作者接著強調了對人力資本的投資如何促進了技術借鑒和創新,並推動了向現代經濟增長的轉型,以及在19世紀蕞後四分之一的時間里伴隨而來的人口轉變。 隨著德國工業的增長,德國的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這也反映在本書關於德國對外商業和金融發展的論述之中。
本書弟一篇關注德國1760—1840年的工業化起源及其與農業的互動關係,以及早期德國的制度變遷。 第二篇介紹1815年至19世紀40年代的早期工業化、德意志關稅同盟的形成,以及19世紀40年代的經濟危機和革命對社會制度的衝擊。 第三篇是全書核心,講述了19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德國重工業的成長和成熟,特別關注鐵路、鋼鐵和煤礦等主導部門的相互依賴和促進,工業化時期的資本和工作力要素,以及實體經濟的起飛如何推動金融體系走向現代化。 第四篇討論1871—1914年德意志帝國時期的“高度工業化時代”,正是在這段時期,德國崛起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工業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