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洛麗塔》是俄裔美國文學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成名作,世界文學里程碑式的作品,因其複雜性和藝術性成為現代文學經典。
在大學里教授法文的亨伯特人近中年,自年少時初戀傷逝,心中總浮現一個溫柔而曖昧的夢,那些青春少女對他有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他藏起這個隱秘的慾望,只是用顫抖的靈魂呼喚那些精靈。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成了夏洛特的房客,瘋狂地愛上了夏洛特十來歲的女兒洛麗塔。 為了能跟心中的精靈洛麗塔生活在一起,亨伯特費勁周折,然而他的執念被一樁樁意外打破,媽媽夏洛特、劇作家奎爾蒂、洛麗塔的計劃...... 小說以“我”——亨伯特在精神病房、在監禁室寫下自白錄的形式,講述了亨伯特與少女洛麗塔的感情故事。
導讀珍藏本在小說內文前增設長篇導讀,出自納博科夫在康奈爾大學時的學生,也是公認的納博科夫研究專家、文化史學家小阿爾弗萊德·阿佩爾的手筆,從“木偶戲”“背景”“巧妙手法”三大塊面來作引領,帶讀者體味納博科夫在《洛麗塔》中精心織構的大量文字遊戲(仿戲、雙關語、字謎、旁白...... )、文藝典故、社會風俗。 這份導讀還記錄了阿佩爾與納博科夫本人的對話,從中可窺見作家的寫作動機、主題、旨向等等,另外電影改編逸事、抓蝴蝶的愛好、久遠而熱情投入的事情,各種執拗的閱讀興趣也有涉及,導讀記錄下的納博科夫既關心嚴肅命題又沉迷瑣碎事情,這種矛盾表現,顯然也留存在了《洛麗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