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喜歡手作而相遇,編織出彼此相知相顧的友誼,也勾連起人與物相遇相惜的情懷。
「村姑以好奇心發明日用品的『第二生命』、又以想像力將落花枯枝移植至手作。人與物就在實用之外,平添了賞玩、研發與顧惜等種種心思,日常生活環境遂演化為觸發無窮創意的聚寶盆,隨想像與好奇而編織出人與人、人與物的深厚情感。」——丁穎茵 編輯
《薄扶林村姑手作誌》於2021年展開,「村姑工房」六位成員跟本地創作人學習不同手藝,例如本地植物染、縫染、天然食物染色、陶藝、竹藝等等,以自身經歷及手藝表達生活所思所感,思考手藝如何能夠在現今社區發展和歷史文化保育中擔當角色。
書中輯錄予她們學藝過程和對手藝與生活的點滴結集,並提供手藝示範和教學,讓讀者有所參考也跟著做,以推廣「手作」的重要性。
—探討現今「人」與「城鄉」之間的關連,重建對地方的知識
透過不同的藝術工作坊,以村落生活為主題,讓村婦與創作人共同創作,包括傳統藍染及天然染、陶藝、竹藝等等,結合插畫、攝影、文字、及手藝教學去記錄薄扶林村村婦日常,展示村姑如何透過「媽媽的手工藝」,混合創意、持家習慣(慳家、實用、子女/家庭需要)、民間智慧去活出自己,以在地資源去為生活帶來創意點子、引起大眾反思科技帶來的影響及發展多元生活的可能性。
探討大眾如何可以兩者取得平衡,活出順應自然的人生,推動永續發展,喚起城市人遺忘的生活方式。
—作為實用參巧書,推廣「手做」的重要性
村姑以自身經歷及手藝表達生活所思所感,思考手藝如何能夠在現今社區發展和歷史文化保育中擔當角色。我們把過程和她們對手藝與生活的點滴記錄,並提供手藝示範和教學,讓讀者有所參考也跟著做,可以把它視為實用工藝參考書,自己動手創作。
—工藝教學、承傳歷史
《薄扶林村姑手作誌》描寫村婦如何發揮她們的創意於日常生活及村民節慶活動中,為地方帶來活力。一方面為傳統智慧及手藝作紀錄,讓讀者能夠了解及學習民間工藝。
工藝帶來的團結性和對萬物包容的態度, 除了凝聚村民、賦權村內婦女,也幫助薄扶林村村民建立多元永續社區,書中會探討傳統工藝在二十一世紀扮演的角色,如何在社區發展上發揮重要作用;從村姑在薄扶林村和個人的點滴、手藝的培訓中,體現「藝術即日常」的傳統民間工藝美學,宣揚綠色生活及傳統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