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旅行,說旅行,無人能比!!
保羅‧索魯用閱讀丈量世界
透過旅行,探索自己的內心
書籍引領我來到非洲、印度、巴塔哥尼亞,來到世界的盡頭。
藉由旅行,我發現到障礙,探索了自身的極限。
——保羅‧索魯
詹宏志:保羅.索魯是最會反思旅行的旅行家
韓良憶:這傢伙實在太會寫了!!
Ø他與奈波爾維繫三十年的友誼
Ø他為波赫士朗讀 村上春樹翻譯他的作品
Ø他是最會反思旅行的旅行家
大半輩子都在旅行的保羅‧索魯,寫作之於他,就像是一條回家的長途之旅;繞了地球一大圈,遊子終會踏上歸途,而在遊子返程的行囊裡總是裝載回滿滿異地的故事;是行旅地的故事、經遇的人的故事(可能是路上巧遇,也有登門造訪的作家名人)……對保羅‧索魯而言,旅程回到了終點,卻才是每段旅行故事的起點。
《景觀中的風姿》是繼《旅行上癮者》後最新散文作品,結集多年以來的旅行書寫、人物評論及各種主題的散文作品,全書鋪陳出一個觀點,即在於探究景觀之中的人物與地方。本書一開始,保羅‧索魯就以他向來犀利的文字談到他的旅行與散文創作的關係。他認為真正的旅行和散文家的探究策略很簡單——謙虛、耐心、孤獨、隱姓埋名和保持警覺。而且,旅遊書寫的唯一而且關鍵原則,是盡可能以非官方性質進行,因為,官方版旅行不會告訴你世界的相貌,非正式的旅行卻可以做到。所以,他鼓勵每個人找出自己的旅行經驗——跨步出去,盡你所能到愈遠的地方去。正如旅行作家諾曼‧路易斯說的:「離家愈遠,作品愈好!」
書裡抒發個人的旅行經驗、寫作觀;寫梭羅、格雷安‧葛林、康拉德、行旅亞洲的毛姆、探險非洲的史坦利等等,讓人讀之彷如穿梭在人文地景的萬花筒,辛辣、刁鑽、風趣。
如在《荒野中的梭羅》,他看似讚揚實則挖苦地大書特書他怎麼看待梭羅的旅行觀及荒野夢。他消遣梭羅一生旅行最遠的地方,不過是離自己家步行便可輕鬆抵達的華爾騰湖;即便是他著作的緬因森林都是幾個小時可達;他歌頌荒野、讚嘆美景如威尼斯、那不勒斯……但,保羅‧索魯對梭羅完全不留情面:「這正是梭羅一向裝腔作勢態度,一名可愛又可惱、只一心死守家園的美國村莊解說者,從未目睹過威尼斯、那不勒斯或土耳其,也無意前往。」
這就是保羅‧索魯!當你優游於他的文字海,總會不禁嘆服他的文字之刁鑽與洞見之深刻。難怪連作家韓良憶都不得不佩服索魯了:「這傢伙實在太會寫了!!」
一個最叛逆的讀者──〈我做為讀者的人生〉
在保羅‧索魯的每部作品裡,你總會訝異於他閱讀書籍的海量多元與精闢貫通,閱讀構築起他對世界的探索及旅行的獨特觀點,無人能出其右。這就讓我們更好奇保羅‧索魯是怎樣的一個讀者了。在〈我做為讀者的人生〉中,有趣的是,保羅索魯侃侃談到自己的身為”讀者”的形象:「……成長在禁書的時代,一旦某些作家被視為不法分子,我反而很著迷。我心心念念那些禁書和惡名昭彰的作家,尋求那些具有邪惡力量的的東西,在逐漸成為愛書人的同時,也受到深刻的影響。」顯然,閱讀對索魯而言,無異是一種違法和叛逆的行為。
閱讀被索魯視為避難所,無書可讀如同地獄:「閱讀一直是我的避難所、我的愉悅、我的啟蒙、我的靈感,而我對文字的饑渴已達暴飲貪食的地步。在沒有書的閒置時刻,我會去看衣服上的標籤或麥片盒上的營養標籤。對我而言,地獄就是一個沒有東西可讀的地方。」上癮程度可不亞於旅行!!
他追憶父親──〈我親愛的老爹〉
我父親──一位我所愛,也愛我的人──從未看過我所寫的一字一句,即使看過,也始終隻字不提。寫作就像我們分享的一個尷尬祕密,我的一個羞於啟齒的癖好,一種提起來就會令雙方窘迫的事。奇特的是,從一九六七到一九九五年他去世時,我發表了三十多本書,數百篇散文和雜誌的文章,他非得繞道而行才能避開它們,實際上也真的必須跨越而行,因為他家裡就有我很多的作品。
他不是不讀書。他喜歡歷史,特別是新英格蘭區的波士頓的地方史,這個他先祖時代的魁北克省。路易斯與克拉克遠征讓他深深著迷到他會慷慨激昂的述說遠征隊面臨的艱辛,心志堅定的印地安女嚮導薩卡加維亞,以及惡劣的天氣和黃蜂的疫災。他遍讀他所能找到有關林肯總統遇刺事件的記載……我父親不是一個呼朋引伴的人。他朋友不多,沒有密友,所以除了家人,沒有其他見證人。他從不碰酒。他不抽菸。……
回憶、片段、歸納——我的這些回憶似乎沒有實質意義,但這本身就是一個真相。我以為我很了解他。經過反思,我看到的他很陌生,似乎隨著我的寫作逐漸隱去。他就像緬甸、泰國和越南那些骨瘦如柴的老人,我每次見到那些人,都會想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