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於全美術領域:從古典寫實的繪畫、雕塑藝術,
到新興應用藝術的2D/3DCG、遊戲、動漫、公仔模型……
唯有透過最直覺易懂的3D圖像去認識頭頸的基本型態,
才能獲得解放,享有最大的創作自由
繼造成轟動的《藝用3D人體解剖書》《藝用3D表情解剖書》之後,烏迪斯‧薩林斯推出第三本系列書籍一採用獨到的視覺傳達方式,不但透視頭頸外觀是如何形成,更能掌握年齡、種族、性別、體型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臉型、顏面。
你可能已經知道:皮膚下的肌肉幾乎與一個人的臉型無關。臉部肌肉最多只是決定臉部最終外觀的因素之一,通常只負責移動表面的脂肪和皮膚,本身並不構成可見的體積。因此,關於頭頸,最重要的是解釋外觀與其下方解剖結構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在雕塑和3D 建模時,要掌握臉部的完整形狀,更必須從解剖結構著手。
本書將視覺和圖像訊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包括3D網格建模、照片和帶有顏色標記的3D解剖圖等,使頭頸的結構、型態及外型等全變得直觀易懂,且精細的程度令人驚歎。
● 從簡單的塊狀到精細逼真的形狀
本書將面部的複雜結構拆解為簡單的型態,以協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每個組成元素,像是嘴巴、眼睛、耳朵等。每個元素都先簡化為塊狀,再逐步以網格建模,發展出精細、逼真的形狀。
● 透視年齡、種族、性別、體型等如何影響人的臉型
當我們聽到有人說:「這張臉看起來有點顯老」,或者「這個女孩的臉看起來有點男性化」,真正的問題是:是什麼讓一張臉看起來更男性化或顯老?也許是鼻唇溝?也許是下巴線?同理,要呈現一張較為豐滿的臉,也不能只是讓臉整體變豐滿,而是要一塊塊塑造脂肪墊。
臉部建模和臉部解剖學充滿挑戰。臉孔很少是靜止的,除了情緒之外,還有許多因素會造成差異,使他們看起來彼此不同——年齡、種族、性別、體型和一點解剖結構。本書一一分析了這些關鍵特徵,並描述了它們如何影響一個人的頭部外觀,使創作者不只是複製自然,而是了解自然的型態及其組成方式,從而得到最大的創作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