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一先生說:“中國'女紅'是母親的藝術。 它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又在特殊的環境中發展起來的。 “古時的中國,很早就形成了農耕社會,男耕女織是古代農耕社會發展的基礎。 由男耕女織進而分解為女性造物工巧的「女功、女工、女紅」。。 “女紅”與“女工”諧音,“紅”為“工”的異體,唐顏師古注曰:“紅亦工也。 “故出自婦女之手的傳統技藝,如紡織、刺繡、剪花、漿染、編織等等。 均稱之為「女紅」。。 先秦時期的《考工記》,開篇即有:“國有六職...... 治絲麻以成之,謂之婦功。 “”六職“指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農夫、婦功。 *后一職,婦功即女紅。 《考工記纂注》二卷“五採備謂之繡”,可見“繡”淵源甚久。 中國幾千年來,正是為今人津津樂道的「女紅」,裝扮著億萬中華兒女。 母親之偉大,在於她的慈祥、勤勞、善良、無私奉獻。 她們心靈巧手,繡出五彩繽紛的作品,裝扮著人的一生。 尤其在各種喜慶的場合,她們不僅通過女紅將主角人物打扮得規範、得體,同時還將與之相關的空間、廳堂、傢俱等,按照傳統特定的禮俗裝扮得喜氣洋洋。 明代文人高濂在《遵生八箋》中對女紅讚譽極高:「女紅之巧,十指春風。 “ 這就是傳統中國女紅裝扮下的日常生活! “民藝中國——女紅展”,采撷古代文獻、圖片資料及今人諸多研究成果,與具體實物相結合,呈現中國人過去一百多年來日常生活中的穿戴方式。 此次女紅展的展品包括肚兜、繡荷包、喜慶軟飾、苗族服飾等。 這些展出的實物可以告訴你過去一百多年裡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