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於諸子,絕不僅是籠統的“背景”,也不僅是殭化的“依據”,而是其思想議題的承載者、表述者和引發者,在周秦漢初對於哲學思想的發生起到了獨特作用,提供了豐富資源。 本書打破學科隔膜及學派藩籬,從引《詩》明理之體例,“一言以蔽之”的方法,“斷章”的模式與“取義”的側重等多個方面探討了先秦哲學的議題及論說方法的產生機制,對“軸心時代”和“二重證據法”等重要理論模式進行了反思; 並由《詩》說探究了子思學派的哲學思想,考證其作品的撰作年代。 本書專門討論了早期儒家學派引《詩》以闡明“民之父母”思想的用意和方法,對相關偏見做了回應。 除了對原版的各章節均作了修訂以外,還增加了兩章新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