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學的科學詮釋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黃光國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心理
2023年05月31日
ISBN:9786267178478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中西會通四聖諦」:「道」之一


宋明儒學的發展,是從先秦儒學強調「心即理」,轉出「性即理」之說,旨在彰顯「不為堯存,不爲桀亡」的天理。朱熹是儒學第二期發展的集大成者,他先與呂祖謙整理北宋四子思想,編註《近思錄》,又獨力完成《周易本義》,將陳摶的《龍圖易》置於卷首,再編撰《四書章句集注》,試圖將先秦儒學打造成「內容自洽,前後一貫」的文化系統。


宋亡於元,仁宗詔令:以《四書章句集注》作為科舉考試指定讀物,歷經元、明、清三朝而未變,對中華文化造成莫大影響。但朱子語錄體的表述方式,並未能說清他自己的思想,是以費孝通感嘆:社會學尚未找到跟「理學進行交流的手段」;余英時則視析論朱子的價值世界為畏途。


本書認為:儒學第三期發展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吸納西方文明的精華,以科學哲學為基礎,建構「含攝文化的理論」,說清楚儒家一貫的「道統」和「義理」,進而理解朱子「心統性情」的「修養論」、「窮理致知」的知識論,以及「敬義挾持」的實踐論,以達成牟宗三所謂儒家人文主義道統、學統、政統「三統並建」的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