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採用的研究材料,除了傳統的四律五論,較之道宣律師所處的時代又增加了後
續翻譯的《根有律》、《巴利律》。同時得益於時代信息工具的便利性,又可以利用梵
巴藏律典文獻進行綜合比對,並借鑒古今律學研究成果。
本書在研究方法上有三個層面的建構:第一,以史學方法來獲得對研究對象即律典
文本的無常性認識,看到文本和思想互動變化的事實,破除對文本靜態性的錯誤常執;
第二,以傳統義理方法融攝現代學術研究工具,對諸部律典文本作深入剖析,獲得對戒
律更深入和多角度的理解;第三,以佛法的中道原則為指導,融匯諸律差異,整合律學
資源,在與時代因緣的碰撞中,超越表面的矛盾,提煉出契合佛陀本懷的戒律結論。這
三個層面的研究方法體現了佛法和學術兩個維度的結合,我們分別稱之為「無常觀
」、「因緣觀」和「圓融觀」。
前言
有志於深入研究律藏的人,現在面臨着很好的時代機遇:先有上世紀南山典籍的回
歸,後有現代資訊流通和技術發展所帶來的種種便利。當代的出家人,有責任利用這些
外部條件,來對比丘戒進行透徹的研究。本書即是這方面的一次嘗試和努力。撰寫本書
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深入比較諸部律典的同異;二是力求闡明和解決現代比丘戒律行
持中的實際問題。前者的重點在於力求學術層面的精確性;後者則要求從戒律精神出發
,將律學和實踐結合。
有了目標,接下來即要考慮研究宗旨和方法。對漢地律學的發展歷史和特點作一全
景式的回顧,可以為此提供線索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