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主要目的是探討晚清以來的中國人如何從“常態”變成“病態”,又如何在近代被當作“病人”來加以觀察、改造和治療的漫長歷史。“東亞病夫”的稱謂既是中國人被欺淩的隱喻,也是自身產生民族主義式社會變革的動力,在這個意義上,“治病”已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醫療過程,而是變成了政治和社會制度變革聚焦的對象,個體的治病行為也由此變成了群體政治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
作者以新穎獨特的敘事手法,通過數十幅相互銜接的場景,形象地再現了中國社會變遷波瀾壯闊的另一個歷史側面。在這些場景中活動的人物既有西醫傳教士、助產士和社會改革者,亦活躍著坐堂中醫、頂香看病人和走方行醫者,還有各類政治家和赤腳醫生的身影。本書力求在一種“情境化寫作”的狀態中充分展示近現代政治演變與傳統醫療因素之間複雜的互動博弈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