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易用黃帝內經——中醫師反覆研讀的寶典,如今一般人也能實踐。12條經絡、365個穴位白話詳解,經之所過,病之所治。

作者:中里巴人
出版社:大是文化
2023年10月01日
ISBN:9786267328842
收藏

簡介

◎中醫看病望聞問切,為何「望」排第一位?《黃帝內經》最早提出。

◎身體多數器官無法透支使用,只有肝可以,而且任勞任怨很少抗議。

◎「諸溼腫滿,皆屬於脾」,想減重先養脾,每季最後18天,就是補脾好時機。


《黃帝內經》為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著作,也是古今學中醫的必修聖經。

總結了戰國以前的醫療理論和經驗,對疾病的診斷、治療到預防等都有闡述,

可說是從中醫初學者到中醫大師都會反覆研讀的寶庫!


根據書中「經之所過,病之所治」的原則,

身體哪裡出毛病,都可以透過探查、疏通經過此處的相關經絡來調理。

比如肚子疼有「足三里穴」來對應、牙疼有「合谷穴」來對應。

12條經絡365個穴位,每個穴位都能調理身上的病。


本書作者是百萬暢銷書《求醫不如求己》作者中里巴人,

他將自己數十年間研讀《黃帝內經》、《道德經》的體悟,

總結出一般人也能實踐的簡易版《黃帝內經》。


◎中醫看病望聞問切,為何「望」排第一位

《黃帝內經》:「諸病於內,必形於外」。

兩眉之間主肺,如果這裡晦暗無光,顏色發黑,代表肺氣不足。

兩眼之間主心,兩眼間若有很深的皺褶橫紋,且發黑(青),可能心臟有問題。

鼻梁正中間主肝,這裡露出青筋,就說明肝可能有瘀血……。


怎麼治?按特效穴。肺氣不足,可揉胳膊上的尺澤穴保養肺;

揉手心的少府穴、勞宮穴,可以養心……。


◎學經絡的起點:素問、靈樞、道德經

根據《黃帝內經》「經之所過,病之所治;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原則,

所有穴位都具有治療鄰近部位病症的作用:


揉印堂(祖竅穴),再揉膻中穴,能防治心腦血管疾病;

吹風後咳嗽、感冒,刺激風池穴、風門穴,比吃藥管用;

脾胃不好,飯後肚子經常脹的人,吃完飯趕緊揉箕門穴,很快會好轉。

(這些穴位在哪裡?本書全圖解)


怎麼知道有沒有按對?怎麼按才算有效?

「以痛為腧」、「氣至而有效」,穴位按下去有痠、麻、脹、痛的感覺就是對。


◎五臟應四時,各有收應

一年分四季,人的生命也分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年輕人長枝葉,要練四肢,得跑步,做激烈運動。

中老年人要長樹根,得練五臟、練骨髓。

要想老得慢,鍛鍊身體時就要往五臟六腑用力:

一推(腹),二跪(膝),三站立(金雞獨立)。

引血下行,引氣歸元,三招抗老逆齡小祕訣,堅持做,效果好。


《黃帝內經》,初學者到大師都在反覆研究的寶庫,

12條經絡、365個穴位,經之所過,病之所治。


書評
(0)
寫書評
暫無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