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種場域的藝術治療實務與觀點分享(修訂版)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江學瀅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商周出版
2024年03月01日
ISBN:9786263900653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第一部集結臺灣藝術治療各場域實務的重要指南

從幼兒、青少年到成人,從小學、大學校園到普羅學習團體,

從個人到家族,從家庭到社群,

從社區、校園到病房,從視障、特殊青少年、安寧療護到家暴創傷,

12位資深藝術治療師精闢說明藝術治療工作重點,並佐以重要理論、案例和媒材使用分析,是無私且珍貴的經驗分享!


究竟什麼是藝術治療?藝術治療師跟諮商心理師是一樣的嗎?臺灣的藝術治療工作發展到什麼程度?藝術治療工作目前在哪些場域較常見?


以藝術為助人工作的主體,聽起來是個浪漫的工作模式,實際上卻具有嚴謹的工作內涵。人們也許很難理解,不就創作和分享,看著、陪著心情就好了?藝術創作是治療情境中的涵容工具,涵容了創作者意識之下的想法,潛意識裡的感受,以及一些複雜心智運作之後的內容,需要透過探索才能明白的潛意識意識化之內容。


不少人以為畫圖後的分享,心裡有什麼都彷彿可以透過藝術解決了。故事沒有這麼簡單,當創作過程不強調技巧而強調內在感受的表達,又必須要能讓工作對象自在的「像藝術家一樣創作」,營造安全而能讓工作對象自發創作的情境,藝術治療師這個職業可以說隨時得要靠靈巧的創意,在理論架構之下靈活應變。


本書中的三大工作場域:學校、社區與醫療場域,都是目前臺灣執行藝術治療實務的機構中,最常加入藝術治療為工作方法的場域。12位擁有豐富經驗、理論背景扎實的藝術治療師,在合於倫理撰述的條件之下,將自己多年用藝術為方法的心理工作方式記錄下來,以出版的形式與讀者分享。他們提供了寶貴的本土實務 與觀點,是專業工作者與想要成為藝術治療專業者的必備參考。

學校場域:廖學加──偏鄉國小輔導室的藝術治療

江芊玥──視障學生的藝術治療

蔡汶芳──大學校園的藝術治療

江學瀅──普羅大眾的藝術治療學習團體

 

社區場域:楊舜如──社區幼兒的藝術治療

黃暄文──特殊青少年藝術治療

黃凱嫈──社區導向的家庭暴力創傷復原藝術治療

朱惠瓊──家族/伴侶的藝術治療


醫療場域:林曉蘋──兒童癌症病房的床邊藝術治療

金傳珩──高週轉率兒童病房的藝術治療

王華雯──安寧病房的藝術治療

范維昕──成人精神科的藝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