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前期,道學獨尊,由於道學家認為屈原行跡有失中庸,因此作為傳統經典的《楚辭》也鮮為學者論及。正德以降,心學興起,文壇繁榮,楚辭學著述大量湧現,新的學術特色很快就體現于《楚辭》的接受情況,本書即聚焦於這一時期的《楚辭》接受史。
全書整體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整體討論明後期《楚辭》接受的三種面貌,第二部分則以明後期楚辭論者張鳳翼、郝敬和陳仁錫為代表,具體分析《楚辭》接受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