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怪人(改版)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瑪麗.雪萊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ranslatorText') }}周沛郁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商周出版
2015年11月05日
ISBN:4717702091200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人能否跨越分際,擅自扮演上帝的角色?
一再登上銀幕、啟發後世無數科幻作品的經典之作

對科學極度狂熱的維克托.法蘭肯斯坦為了解開生命之謎,終日在墓室與停屍間內研究腐敗駭人的軀體,終於發現創造生命的關鍵。即將做出重大科學突破的狂喜,讓他全無意識到,自己以人類形貌為本、以屍塊拼湊而出的,將是一個面貌猙獰、身形奇高,連創造者自己見了都不免為之膽寒的怪物!
就在怪物睜眼的瞬間,驚怖悲慘的命運,已悄悄跟進……

撇開「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說……」這些響亮的頭銜不談,做為一本純以閱讀樂趣為考量的小說,《科學怪人》也是一部很好看的作品。……在現代繽紛多彩聲光特效中看不見的科學怪人真面目,卻在一部近兩百年前問世的小說閱讀中活靈活現地呈現,這就是閱讀的魔力之一,是任何聲光科技無法取代的奇妙時空,也是《科學怪人》這部作品到了現在依然彌足珍貴的理由。
--科幻作家 蘇逸平


作者簡介:

瑪麗.雪萊(Mary Shelley, 1797~1851),原名瑪麗.戈德溫(Mary Godwin),為英國著名小說家、短篇作家、劇作家、隨筆作家、傳記作家及旅遊作家,因其1818年創作之《科學怪人》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她是英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和哲學家波西.比希.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之妻,曾幫助夫婿編輯和推廣他的作品。她的父親是政治哲學家威廉.戈德溫(William Godwin, 1756~1836),母親是哲學家暨女權主義者瑪麗.渥爾史東卡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 1759~1797)。

1814年,她與父親的追隨者--已婚的雪萊陷入熱戀。1816年雪萊的首任妻子自殺後,兩人正式結婚。1816年兩人於日內瓦附近逗留了整個夏天,瑪麗在該地開始構思小說《科學怪人》。1822年,雪萊在出海航行期間遇上風暴,因船隻沉沒而喪生。一年後,瑪麗返回英國並成為專業作家。

其他小說作品包括:《瑪蒂達》(Mathilda, 1819)、歷史小說《瓦爾伯加》(Valperga, 1823)和《珀金.沃貝克》(Perkin Warbeck, 1830)、末日小說《最後之人》(The Last Man, 1826),以及《洛多爾》(Lodore, 1835)和《福克納》(Folkner, 1837)。


譯者簡介:

周沛郁,台大森林系碩士,不務正業成為譯者,煮字療飢。譯有《孩子,誰來照顧你》、《親愛的妹妹》、《邪惡植物博覽會》、《黑眼圈》系列及《五神傳說》系列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