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房屋牽涉多方面:民生、社會、政治、經濟等等。
本書探討香港公屋走過的七十年:從最初要解決災民生活的徙置屋邨,到創造設備齊全的生活小區;1970至1980年代的「十年建屋計劃」翻天覆地改善和重建徙置屋邨,並以公屋牽頭發展新市鎮;1990年代,率先利用裝嵌式預製組件,改善建屋質量;後來更摒除沿用半世紀的標準公屋大廈,改用因地制宜的非標準公屋大廈設計。
書中有多幅作者手繪不同型號的公屋平面圖則,是在香港房委會公開的圖則之上,加以校勘修正;作者身為前香港房屋署的建築師,同時也訪問了多位當年負責設計公屋的建築師,多番核對資料,務求準確呈現香港公屋的發展歷程。在整全、精準、跨度及可讀性幾方面,本作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香港建築書籍。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公屋新不如舊?
第二章 香港的房屋問題
2.1 房屋問題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2.2 棘手住屋問題 政府百思未解
2.3 浴火鳳凰 徙置新征程
第三章 從安置災民到徙置扶貧
3.1 包寧平房
3.2 多層徙置大廈試驗計劃
3.3 徙置扶貧—第一型至第七型徙置大廈
第四章 公營房屋新篇章
4.1 驅使徙置大廈改變設計的因素
4.2 雙塔式大廈及屋邨小區設計的鼻祖
第五章 重建與開發:十年建屋計劃
5.1 升級版的第一和第二型徙置大廈
5.2 屋邨重建計劃
5.3 發展新市鎮
第六章 構建「和諧」 老有所住
6.1 和諧式大廈出現的來龍去脈
6.2 和諧式大廈的設計
6.3 分析和諧式大廈的設計
6.4 老有所住:高齡人士住屋
第七章 去標準化:因地制宜
7.1 去標準化的原因
7.2 非標準型大廈的設計
7.3 分析非標準型大廈的設計
7.4 非標準型大廈的「標準化」
主要參考
圖片鳴謝
作者簡介
衞翠芷(Rosman C. C. Wai)
衞翠芷博士,註冊建築師,現任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客席副教授。曾在房屋署工作多年;並在香港大學取獲建築文物保護碩士(優異等)和哲學博士學位。對公共房屋的設計和發展作深入研究,並就此課題發表多篇文章;受邀報紙、電視和電台訪問;以及於許多大學、本地和國際會議作演講。近作《一型徙廈的設計基因—香港公屋原型》更獲德國建築博物館(DAM)2020 年度十大最佳建築書獎及2021 年度香港出版雙年獎出版獎(藝術及設計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