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歷史悠久的城市,還是正在崛起的城市,路口的轉角都是一個具有邊界意義的存在,也是對空間切割的開始或暫停。 我甚至認為,對建築物轉角的設計、利用、裝飾等,是歷史的選擇,也是文化的體現。 轉角(或稱街角)是城市的細節,更是密碼,如果觀察者有足夠的領悟力,便可破譯曾經的滄海桑田和原住民的性格。
在中國的許多城市裡,對轉角的評估體現出令人沮喪的保守思維。 如果以紫禁城為例,我們發現它有一個中軸線,禁苑中的所有建築物必須圍繞皇權中心展開,確保對稱和秩序,皇城大門也是開在宮牆中央的位置,不許偏離分毫。 今天被人們用詩意的文字與圖像極盡讚美的角樓,肯定不是故宮建築群的主角,雖然它很美,堪當傳統建築的典範,但它的作用在於警戒與震懾 —— 因此它是封閉性的。
現代城市的建築承載不一樣的價值觀和美學思想,它主張開放與包容,給城市注入無窮的活力。 現代城市的轉角首先要打破平衡,讓儀禮功能後退,實用性和標識性上前,把人們的視線引向美好和希望,激發人們切入城市的文化內核以及參與社會活動的慾望。 對商業建築和文化建築而言,一切都圍繞有利於交易、消費、展現、溝通、融合、沉浸等現代社會要素。
上海作為最有標本價值的現代城市,它用無數建築說明了轉角的重要性和開放性。 南京東路的「四大公司」基本上都是從轉角開始講述各自的傳奇故事,虹口活動影戲院、百樂門舞廳、美琪大戲院、國泰大戲院、蘭心大劇場、大世界遊樂場等都建在轉角上,因為它們來到這個世界的使命就是讓人們快樂並分享歡悅情緒。
上海的民用建築,在新文化和新思潮的薰陶下也慢慢突破了「風水」的陳舊觀念,設計師還利用邊角料地塊設計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美景,比如今天成為網紅打卡地的武康大樓、河濱大樓等。 改革開放后,聳立在城市西區的華亭賓館,就是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轉角。 上海的建築轉角讓我想起巴黎的凱旋門,以它為中心就沿伸出12 條街道,擁有12 個轉角,而且是銳角,這是極具城市精神的開放姿態。
劉江洲將鏡頭對準城市的轉角,這是靈光乍現的決定,也是其藝術積累的水到渠成。 當他在十字路口立定,就擁有了一個極佳的視角。 此時,時間在顫抖,空氣在燃燒,城市在流動,機會稍縱即逝,他心潮澎湃。 他很清楚,舉起相機對焦某個富有戲劇性的轉角,實際上就等於面對多重可能性。 轉角具有的縱深度和不確定性,要比平面建築物更有故事性和或然性。 轉角的指向或左或右,可進可退,帶著深不可測的懸念與城市尋訪者重逢,極大地激發了他的創作慾望和人文思考。
今天劉江洲的專題攝影作品集問世了,我欣喜地看到上海的街景被轉角切割並凸顯於眼前,它的光影變化,或剛或柔的輪廊線,不同的色調與裝飾,不同立面的誇張變形和無限延伸,以及它們暗示的種種預言讓人興趣盎然; 我還仿彿聽到春潮般的市聲,哪怕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足以引起讀者的悵惘和共情。 總之,轉角給我們帶來的回望與想像,在劉江洲的鏡頭裡豐富起來、生動起來、魔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