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打開可能性——去——相合,一種操作術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朱利安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黑體文化
2024年07月31日
ISBN:9786267512029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法國哲學家和漢學家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所建構的哲學思想概念不僅對世界有深遠的影響,在其他領域如藝術創作、企業管理、精神分析也引發廣大的迴響。近年朱利安構思一種共通的概念,穿越美學、倫理及政治領域的經驗,一起形構人們對當代世界的投入,因此他大力提倡「去-相合」(dé-coïncidence)概念。

 

當事物相符相合,也就是這些事物完全貼合或全然對應,完美地互相扣合,即「相合」(coïncidence)於最初幾何學的意涵。這樣的符合當然令人滿意,它合法合理堅持其相符,同意自身,憩息在它的相合裡,而且固定不變。然而,它不再脫離這個狀況,逐漸陷溺其中、硬化而貧瘠了;也就是說,它不再發揮任何作用,變得呆滯了。此時,「合拍」(ça colle)表示符合變得像一種黏膠,人們無法跳脫它。「相合」便從先前的正面逆轉進「正面性」,固定了、不發揮作用,而且變成貧瘠的正面。

 

相合就是死亡。相合是沉溺萎縮(enlisement),「去-相合」是推動(promotion)與脫展(dégagement)。因此,我們必須與這種硬化了、不再活動且造成阻礙的符合拉開一個「間距」(écart),使自我封閉並阻礙任何發展的事物產生裂縫,也就是使其與該情況做出「去-相合」,才能重新打開可能性。

 

以藝術為例,一位藝術家只有當他與已完成、被認可且被頌揚為「藝術」的藝術做出「去-相合」時,他才是確確實實的藝術家。只有在與已經被思考過的內容且這個符合的內容被看作「真理」的事物做出「去-相合」,我才真的進行思考。

 

從生存的觀點來看,我只有與已經活過的、與我當今擁有的相符生活做出「去-相合」,我才真的在生活。與我當今的相符生活做出「去-相合」,也就是說,我使現在如此適合我的生活方式、我正要安頓於其中的生活模式「產生裂縫」,這是為了在我的生活當中重新打開可能性。

 

就倫理而言,我只有與自己做出「去-相合」,才能「遇見他者」。否則我只是與他擦肩而過,或者把他同化成我想要的模樣。

 

在政治方面,一旦一個理念變得相合性的,亦即被眾人所集體消化和吸收,就不再被人質疑,不再被人擔心,也就會變成意識型態性的。

 

在朱利安的構想中,「去-相合」的操作方式可說是有別於批判、逆轉這些戲劇性的風格,而比較是一種存在於內部、以小小間距逐漸打開並默默產生的轉化:在已穩固的相合狀態內部,透過持續的小「間距」、逐漸操作的小小移位,暗中在內部拆解該相合狀態,促使它產生裂縫,以此使它受損。

 

二十世紀末,「差異」(différence)概念在法國最重要的思想家主導之下主宰了法國思想,本書最後的註解也對「去-相合」概念與「差異」概念之間的關係提出扼要說明。

 

在今天,我們正遭受哪些新形式的物化?市場以及強加給人們的科技應用,聯手強迫全世界接受它們的相合。我們都變成相連、交流且消費的主體,我們的生活大都花在勾選事先設定的合適選項。這樣的「相合」繼「信仰時代」來到了,我們知道如何使它產生裂縫,與它重新打開間距,以便在我們的生活裡再次打開新的可能,亦即重新找到主體的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