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面向完美主義者的療癒指南,針對現代人“過低的自我評價”與“過高的自我期待”的“完美主義”的焦慮,旨在為深受“完美主義”困擾的人找到針對性的調試方法,以減輕由此產生的心理壓力。 作者基於20多年的臨床經驗及案例故事,不僅從人格心理學的角度深入探討了完美主義的心理成因、具體表現與應對策“過低的自我評價”與“過高的自我期待”是現代人主要的焦慮來源,也是完美主義的本質。自我評價與自我期待是緊密相連的。倘若我們覺察到自己在從事一件不擅長的事,就會把期待降低一點;假使發現自己做起來得心應手,就會把期待拉高一些。將兩者緊緊地綁在一起的,就是所謂的“現實感”。但如果基於某種原因,兩者中任何一方出了問題,那便會引發焦慮。兩者脫鉤的程度越大,差距越遠,焦慮也就越強烈,一個人就會用各種方式控制焦慮,呈現出形形色色的完美主義行為——僵化思考、過度努力、無法放鬆、不斷逃避問題、討好別人、猶豫不決、急切轉換跑道、批評他人做法……過高的自我期待背後往往隱藏着某些恐懼,比如失敗、害怕被人追趕上、懷疑眼前的成就只是在自我欺騙等等。這通常是個體在成長階段,經歷過“有條件的愛”,即接受者必須達成給予者設下的一些條件,給予者才願意“愛”接受者。隨着年齡成長,人們會逐漸把這些有條件的愛內化為自身信奉的教條,帶到他的新生活或家庭里。過低的自我評價讓人看不見自己的任何努力,奮鬥再久,成就再高,也無法激勵自己、產生信心或是增強動機。成長環境、自卑感、創傷經驗、長期被否定等原因,均可能造成自我評價不足。
本書將深入討論早期經驗是如何影響我們,並歸納出A、B、C三種人格的完美主義類型——“追求安全型”“渴望認同性”和“自求我道型”,具體到學校生活、職場、伴侶關係、親子教育與退休生涯5大情境,依照不同完美主義類型的特質提供調節方法,讓我們拉近自我期待與自我評價之間的差距,實現與完美主義共存,找回內心的踏實感。也希望能提供一個契機,去解救那些被完美主義者“逼瘋”的靈魂。略,還針對學校、職場、婚戀、親子、退休等各個人生階段進行了詳細的情景分析,全面揭示“完美主義”的真實面貌,從而説明完美主義者認識自我、破除執念、改善習慣,拉近自我期待與自我評價之間的距離,最終實現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