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緊抓住對父親的失落,
因為害怕一旦放下,
我和爸爸之間就什麼也沒有了。
──────馮以量書寫「父親」重磅力作──────
若時光倒流,回到你和父親曾有的揪心畫面裡,
此時此刻的你會對當時的父親說什麼?
假如父親回應了,他又會對你說什麼?
不顧家的父親、軟弱的父親、暴力的父親、離世的父親……
父親缺席的我們帶著傷痛前行,
生命中缺失的「父能量」,
長大的我們如何為自己補回?
【給所有在父愛缺憾裡受傷的孩子們】
我們曾受過傷,我們要學習負責療傷,與自己和好相處。
//
故事從馮以量重壓心上的一段回憶說起:父親出殯當天,十三歲的他目睹亡父竟七孔流血,自此在心裡種下「我不孝」的內疚。無盡哀傷與對父親拋家的恨意生根纏結,磨耗他三十多年。
由這份遺憾深入,他陪伴著成年兒女們一一去看見,人生中那輪迴般的痛、難解之苦,原來是內心深處的父愛缺憾從未被照顧。
.她罵老公:「你不要像我爸那麼沒用!」又罵兒子:「為什麼你這麼像你爸?」──她渾然不覺自己複製了母親對父親的憤怒,並將這股憤怒帶進自己的家庭關係。
.癌末的父親說:「我的女兒說她恨我,說她不需要爸爸。」──當孩子說「我不喜歡你」或「我恨你」,其實只是想告訴你:「我這麼愛你,為什麼都感受不到你給我的愛?」
.父親懺悔:「我為過去的自己感到難過,也為我兒子感到抱歉。」──對兒子家暴的他,小時候是爸爸的暴力受害者;而他爸爸,幼年時也遭自己的父親施暴……
//
無論好壞,每一位父親都刻成了兒女的生命印記,即使長大也未曾消退。
不是所有關係都能和解,也不是所有缺憾都能彌補。本書的如實述說,令人揪心,但我們終於有機會看清一位父親生命的全貌,理解父愛背後的承擔及侷限,進而能給自己更大的允許、更寬容的選擇,放下爸爸,也放過自己。
本書特色
● 繼暢銷作《你背負了誰的傷》後,睽違兩年半,「馬來西亞家庭關懷及家族治療推手」馮以量──書寫「父親」──既揪心、又療癒的重磅力作。
●「爸爸」這個稱號,只是父親眾多的身分之一;不是所有,只是「之一」。生命的慈悲不只是要給爸爸,也需要給自己──畢竟「孩子」這個稱號,也只是我們生命裡其中一個身分而已;不是所有,只是之一。
● 這本書,獻給所有背負著父愛的缺憾,在生命中坎坷前行的我們:
.【給成年子女】在你的生命裡,你的父親是否有做或沒有做一些重大的事件,影響了你往後的生命?
.【給受傷的成年子女】在多年來,爸爸傷害你的經驗裡,你是否能看見這不是因你的錯而引起的?要是父親持續傷害你,你是否能堅持去拒絕?拒絕讓父親持續傷害你,是給自己一份學習,也是給父親一份教育。在這學習及教育裡,我肯定有更大的善意存在著。
.【給喪父的成年子女】花一點時間,書寫一封信給你的父親。把這封信唸出來。不妨考慮對著天空唸出來,也可以在信任的親友面前唸出來。如果父親能同時聽見你寫這封信給他,他會給你什麼回應呢?
.【給父母親】當一個孩子對你說:「我不喜歡父親」或者「我恨父親」,你覺得他在內心深處是想告訴你什麼訊息?
.【給已婚的女性】你有沒有察覺到:你對先生的不滿及憤怒,有多少成分是從以前原生家庭對爸爸的憤怒而帶過來的呢?你如何阻止住在你腦海裡多年的那位父親,光明正大地住進你們夫妻倆所建立的家庭呢?
.【給已婚的男性】父親對待你及你對待小孩,這兩者是一樣的嗎?還是不一樣?有哪些正面/負面的畫面,重疊在這三代裡?父親有哪一些美好的或不好的特質,你留給了自己,也傳給了小孩?
● 馮以量:「這是我送給自己的一份見證生命成長的禮物,這一本書也是送給你的──所有在父愛缺憾裡受傷的孩子們,我們曾受過傷,我們要學習負責療傷。
不管我的父親有多壞,我都想在內心留一個尊敬的位置給他。現在的我不再心痛父親沒有幫我的傷口搽藥了。我清楚地知道不管是膝蓋流血或者心靈痛苦,長大後的我要為自己止血、止痛。這樣做,無非是想要放下父愛的缺憾,同時也放過自己。
如果你做得到,我衷心地恭喜你和我同行。
然而,你目前做不到放下父愛的缺憾及放過自己,那也沒有關係,你就用你自己比較安心的步伐,陪著那個受傷的自己,繼續走下去。我相信每一個人都值得擁有美好的生命。
我衷心地希望你會喜歡這本書,也希望這本書能夠陪一陪小時候的你。」(摘自作者自序)
● 李崇建:「馮以量是我的典範。他的新作書寫父親,從自我揭露之始,帶領案主從無奈、無能,走到無盡深遠的愛,也經歷自己經驗的傷、自己覺察與體驗的接納,坦誠地面對自我的生命。他示範了生命如何從無望走向可能。這是一本療癒之書,也是一本教育之書,更是一本成長的手冊。謝謝以量帶來的啟發,為我示範了珍貴的圖像。」(摘自本書推薦序)
● 大師兄:「在我心中,『負能量』曾經與『父能量』劃上等號,但是近幾年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叫做「和解」。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不斷地在與自己對話:會不會是第一次當爸爸的他不知道如何當爸爸,於是他用自己的一生,來帶領兒子去適合他的地方呢?如何將負能量變成父能量?在這本書中,有很好的解答。」(摘自本書推薦序)
● 書中內容的刊載有得到主角們的書面同意。基本背景資料稍有修改,作者保留和主角們的真實互動及對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