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入九篇文章,以「共和之光」為題,似印記著我當初的衝動,算來是十多年前了,在翻閱民國報刊雜誌時見到很多的美人封面……驚豔之餘不禁尋思,為何這些雜誌都會出現在1914 年?另有《民權素》、《小說叢刊》、《女子世界》、《繁華雜誌》、《香豔雜誌》、《上海灘》等,皆以美女做封面,以石印彩色印製,畫家一時雲集,周慕橋、徐詠青、鄭曼陀、丁悚、沈泊塵、但杜宇、周柏生、胡伯翔等,為何同步異趨?美女形象緣何而來?有怎樣的文化意涵?在此後的畫壇上他們都異常活躍,不光是雜誌封面,在漫畫、百美圖、月份牌等領域都大顯身手。某種意義上是這些雜誌封面把中國美術帶進了現代,比烏始光、劉海粟等人的圖畫美術學院還早了一步。
陳建華,生於上海。
復旦大學、哈佛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於復旦大學、美國歐柏林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榮休教授,現為復旦大學特聘講座教授,古籍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包括中國文學文化史、「革命」觀念史、詩學詮釋學、視覺文化史、中國電影史、近現代報刊與傳播文化研究、當代文學批評等。發表著作《十四至十七世紀中國江浙地區社會意識與文學》、《「革命」的現代性——中國革命話語考論》、《在現代與後現代之間——李歐梵教授訪談錄》、《帝制末與世紀末——中國文學文化考論》、《革命與形式——茅盾早期小說的現代性展開,1927-1930》(被譯為Revolution and Form: Mao Dun’s Early Novels and Chinese Literary Modernity. Leiden: Brill,2018)、《從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國時期文學、電影與文化的轉型》(部分被譯為From Revolution to the Republic: Chen Jian hua on Vernacular Chinese Modernity,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M. E. Sharpe, 2012)、《雕籠與火鳥(三十年集)》、《古今與跨界——中國文學文化研究》、《文以載車——民國火車小史》、《陸小曼.1927.上海》、《紫羅蘭的魅影——周瘦鵑與上海文學文化,1911-1949》、《詞曲中的中國》、《愛與真的啟示——張愛玲的晚期風格》、《摩登圖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