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張玄墓志》,全稱《魏故南陽張府君墓志》,清代為避康熙帝名諱,故一般稱其為《張黑女墓志》。此志刻於北魏普泰元年(531)十月,共二十行,滿行二十字,共三百六十八字。此志未詳何時何地出土,志文稱墓主「葬於蒲阪城東原之上」。蒲阪,古縣名,治今山西永濟西南蒲州鎮,故知此志出土地當在其附近。 此志原石已佚,僅有原拓剪裱孤本一冊存世,十二頁,頁四行,行八字。該冊清初時曾歸一僧人所收藏,故知至少應該是明拓本。此孤本歷經輾轉,清道光年間被何紹基購得。何氏對此拓本極為珍視,自稱三十多年中,「往返二萬余裡,是本無日不在篋中也。船窗行店,寂坐欣賞,所獲多矣」。拓本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張玄墓志》自流傳以來,備受佳評。包世臣跋雲:「此帖駿利如《雋修羅》,員(圓)折如《朱君山》,疏朗如《張猛龍》,靜密如《敬顯雋》。惜裁剪,行間不見左右相得之妙耳。」何紹基於《張玄墓志》用力*多,稱其「化篆分入楷,遂爾無種不妙,無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可比肩《黑女》者」,足見何紹基對此志之肯定。此志內容分為三部分:**部分追記了張玄先祖的名字和任職情況,類似於《張遷碑》,這都是當時墓志所特有的行文習慣。第二部分敘述了張玄的任職情況,贊美了其高雅出眾的品行,並詳述張玄去世與其妻子陳氏合葬的時間和地點。第三部分為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