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年前,作者寫了《梅櫻集》,到今年二〇二三年,相隔四十七個年頭,方再出版了《梅櫻二集》。
有幾篇如今看來,似未過時,尤其是〈新感覺派與新興藝術派〉一文(刊七六年的《明報月刊》),除了介紹日本近代兩個著名的文學流派,還隱含着作者的文學觀:「反對隱晦難明,文字歐化。」當年以為會有附和追隨者,結果寥寥無幾。四十餘年後的今日,這種早被日本文學家摒棄的文學觀念,仍舊行屍走肉地存活着。除了〈新感覺派〉,還有記述松本清張、井上靖、東洋歌舞伎、東洋刀劍等的幾篇文章,希望是此分享,能從作者中日翻譯契機之初談起,講述在兩種文化之間探索的點滴,為後學、中日文化研究者及愛好中日文學的朋友分享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