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香港人的中國現代史‧上冊──從辛亥革命到聯俄容共
寫給香港人的中國現代史‧上冊──從辛亥革命到聯俄容共
陳敬堂
“歷史”是門非常獨特的科目,所有相關資料都是已發生的事實,無法改變,只能由不同的方式保留下來,再經人類有系統編寫為史冊,讓世人了解過去世界,鑑古知今。不過它不能創造或預知未來,但可影響未來的發現展。 由於歷史文獻是經由人類編寫,而人類在成長環境中會培養出個人思維立場和性格。因此不論“研究”,“編撰”或 “閱讀”歷史的人士,都無可避免受到個人立場的影響。對歷史人和事其實很難有絕對中肯的評價。特別是近兩百年的歷史發展,直接影響人類未來社會文明發展。 對於現在生活在 “後真相”時代的我們, “事實的本質已經被模糊,用什麼立場去表達事實的情況反而是主流”。 歷史的中肯性更加雪上加霜。 陳敬堂先生 的 “寫給香港人的中國現代史 -上中下三冊”,由1911年 辛亥革命 寫到 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內容雖然未及所有範疇和始終離不開個人立場的影子,但主題是針對 香港人 而編寫的內容,搜集了大量歷史文獻和史冊, 確實是相當全面和詳盡,是非常有價值的歷史資料書籍。相對多年來香港坊間書店能買到有關中國現代史的歷史書籍,確實沒有如此詳盡資料的版本出現過。 當然如果對比個別歷史事故,如辛亥革命,民國,五四,抗戰, 內戰 和一些當時歷史人物的傳記的專題書籍,內容可能略為細緻。 但最難得是陳先生這套書能有系統地將這段時期發生的人和事重見在我們眼前。給讀者對這段歷史有更完整的了解。特別對絕大部份接受稙民地教育的香港人, 長期被有系統地去國家化,去民族化的洗腦教育毒害下,歷史教育變得支離破碎,將這段時期的新生代變成 無根,無族,無國 的三無人士,特別是最近的30年,很多年青人根本已失去了自己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 雖然我們不能單靠一套 陳先生“中國現代史”就能將香港人對自己國家民族觀念提升 但起碼給了大家一個難得機會開始推廣我們對自己國家民族的歷史認真認識和反思。 最後,我極度期望 陳先生 能夠用他的專業和睿智, 再編寫由 鴉片戰爭至辛亥革命前 和 建國後至今 的歷史史冊 給香港人。 雖然期間國家可能有些敏感和黑暗的歷史經歷,但也借此讓香港人能清楚認識國家由初期困難錯誤時期慢慢自我修正至今邁向民族復興的心路歷程。加強對國家民族認同是非常重要。  
0133
推薦
翻轉思維的人生學程
翻轉思維的人生學程
鄧傑成
我讀了這本書兩次。第一次是看個究竟,認識作者的經歷和成長。感覺是一本寫給年輕人的書,尤其給那些不知道前路方向的年輕人,高中生和大學生都能得益。對於一些已在職場打拼的人,作者的經歷也可以啟發不少人。作者説“人的性格和心態可以像水一樣,沒有固定的劇本。。。前面的路並非只有一條,每一次做出選擇時,可能是有意為之,也可能是意外插曲,開啟人生的鑰匙往往就在眼前。”作者和年輕人分享了他個人的成長歷史,鼓勵大家不要安於現狀,要大膽向前闖。 第二次讀這本書時,發覺這本書也是一本很好的管理書。作者已經32歲時,決定重頭再來,從見習生做起,經過自己的努力,十多年間跑過不少地方,服務了不少客戶,曾駐大陸,臺灣,他已經是一家跨國公司的韓國主管。每到一個地方都能快速擴展業務,把握時機,大膽挑起開拓新市場的擔子。短短的幾十頁間,描述了作者自己和他團隊都覺得驕傲的案例。簡短的描述,精確地把一些管理精粹説個清楚,作者好像寫畢業論文那樣精准,讀者可以感受到他和團隊的努力和激情,是難得的作品。 作者的結尾語“。。擁有夢想,想像力,人生就有機會,為了創造想像力和夢想,做做白日夢又何妨?。。創造不可能的可能,塑造自己的未來”。 我希望能夠看到作者鄧傑成的第二本書。期待。
5554
推薦
向宇宙下訂單
向宇宙下訂單
貝波兒‧摩爾
最初認識「吸引力法則」是源於《祕密》。《祕密》完整地介紹了「吸引加法則」,讓大家對「許願」這回事,多了一種新看法。以往「許願」誠心則可,是否能夠實現願望亦不由自己控制,然而《祕密》卻告訴我們一切皆有可能,甚至一切皆由我們控制。   雖然《祕密》的確可以解釋何謂「吸引力法則」,而且理論顯淺易懂,但要實行卻有一定難度,甚至往往在失敗的過程中,會對書中所指的「吸引力法則」產生質疑。在這個情況下,《向宇宙下訂單》就是最佳的輔助說明書,本書不再講解任何「吸引力法則」的理論,直接就以各種事例及實行方法,指導大家如何有效地運用「吸引力法則」。   本書最有趣的地方是作者原本並不相信「吸引力法則」,卻在展開「向宇宙下訂單」的過程中,因一切如願以償,漸漸明白到只要自己相信,美好的事情就會發生。   如果你對自己的人生也有期許,甚至想改變現狀,希望向宇宙下訂單,或者你同樣對「吸引力法則」存在質疑,想實測「吸引力法則」的真偽,都建議你閱讀這本書。   它的內容淺白實用,適合已經看過經典著作《祕密》或對「吸引力法則」已有概念的朋友。本書除了是「吸引力法則」指南,亦是作者對宇宙下訂單的心路歷程。透過作者的分享及叮嚀,大家更能掌握向宇宙下訂單的成功秘訣。
阿莉亞蒂
推薦
好日日記──茶道教我的二十四節氣之味
好日日記──茶道教我的二十四節氣之味
森下典子
提到這本《好日日記》便會不期然想起森下典子的另一本著作《日日好日》。《日日好日》早年曾改編成電影,講述的是作者森下典子學習茶道25年的生活點滴。從年輕時開始上茶道課至已屆中年,在橫跨二十多年的歲月中,森下典子的茶道知識慢慢累積,人生的閱歷亦漸漸多了,面對世事變化不斷,茶道讓森下典子學會調整人生步伐,同時學會活在當下。   如果《日日好日》是森下典子對茶道課的回憶總結,《好日日記》大概是她對茶道最鉅細無遺的描寫。本書內容源自她過去的茶道筆記,主要記下當時的課程內容、上課時的感受及思緒,每一堂茶道課對她來說都是一次的心靈洗滌,而她則將自己經歷過的療癒過程化作文字,給予讀者另一種心靈的慰藉。   《好日日記》讀起來平實自然,可作為《日日好日》的內容延伸。然而,本書最特別之處還是以四季記錄茶道。   在森下典子的觀察下,我們能夠看見茶點、茶碗,以至茶室的掛軸如何隨著四季轉變。而在一年四季之中,又有二十四節氣的細微變化,這些極細微的驟變,大家往往無法察覺,不過在茶道課的平淡日常,我們卻能一一發現,甚至透過茶道去感受當刻自己與季節、時間共同存在,共同呼吸的喜悅。
阿莉亞蒂
推薦
讀書雜誌 第四期
讀書雜誌 第四期
《讀書雜誌》已連續出版四期,走過了一輪寒暑,受到愈來愈多的關注與關愛。一年來,我們在學習,在思考,也在不斷收穫和成長。今年的香港書展,也是《讀書雜誌》週歲生日,作為編者,我們衷心希望能覓得更多知音。 7月2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九百餘件珍貴文物,將以嶄新的詮釋手法在此與香港市民相遇。為此我們特別策劃本期「文化焦點」,旨在從中國博物館史的角度,講述故宮博物院的創建歷程,也嘗試從收藏、出版等方面探尋香港與故宮的深厚淵源,同時透過一些富有成效的實踐分享,思索傳統價值與現代社會的有效連結。 本期「書人書事」頗值一提。上世紀80年代初,張隆溪在初涉學術之路時,便以其出衆的才華獲得錢鍾書先生的獎掖和策勵,成就一段學林佳話。本期張先生撰文懷想與錢鍾書先生的交往點滴,並解析二人共同關切的中西語文中之「一語雙關」現象。文中還憶及早年與北京三聯《讀書》雜誌的一段文緣。 作為陳垣和顧頡剛的學生,牟潤孫先生的學問進路,乃延續五四之後由「整理國故」運動所推衍的「新考據」,而又在這個傳統中另闢天地,造就了非凡的學術事業。陳萬雄是潤孫先生在新亞書院任教時期的學生,陳先生近年重讀乃師著述,嘔心而作,其文清新博雅,也是值得一讀的佳篇。 本期「書評」亦是可圈可點。評介的書籍涉及哲學、歷史學、社會學、語文辭書等諸多領域,評者身份各異,有大學教授,有經濟學博士,有出版界同仁,也有媒體編輯。但同為愛書之人,他們都十分樂於將閱讀與學思的一己之得傳遞給更多的人。此外,因適逢書展,本期「閱讀前線」,我們特精選今年書展若干港版新書,以饗讀者。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站在週歲的節點上,《讀書雜誌》在努力探索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願吸納更多優秀的中文寫作者,透過有溫度的經驗與文字,記錄、傳播關於「書」的有價值的故事。同時,亦冀望與志同道合者建立適宜的合作模式,相互彰顯,彼此成就。我以為,《讀書雜誌》未來的路,當是清晰可見的。
三聯出版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