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本書,台灣與其他地區的中文讀者能在這些概念與技巧的沃土上交流,幫助個案從哀傷中成長,並進一步投身於哀傷諮商與治療實務的全球社群之中。 ——羅伯特.奈米爾(Robert A. Neimeyer)
本書接續奈米爾另一本著作《哀傷治療的技術:創新的哀傷輔導實務》(Techniques of Grief Therapy: Creative Practices for Counseling the Bereaved)所遺留的技術探討,提供在哀傷治療的創新方法以因應喪親者的需求,包含納入全新的實際量表和評分項目,以方便實務工作者和研究人員使用。本書提供了喪親工作的方向,也為面對不同種類失落的倖存者提供諮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術指引,對於經驗豐富的臨床醫師和剛開始深入研究哀傷治療領域的工作者來說,是案上必備的參考。
作者簡介:
羅伯特.奈米爾/聶泊淵(Robert A. Neimeyer),曼菲斯大學(University of Memphis)心理系教授,也在當地持續著積極的臨床實務工作。奈米爾博士已出版了三十本書,包括《哀傷治療的技術:創新的哀傷輔導實務》(Techniques of Grief Therapy: Creative Practices for Counseling the Bereaved)以及與芭芭拉.湯普森(Barbara Thompson)合著《哀傷與表達性藝術:創建意義的實務工作》(Grief and the Expressive Arts: Practices for Creating Meaning),他同時也是學術期刊《死亡研究》(Death Studies)的編輯。身為將近五百篇學術文章與書冊章節的作者,他近年來努力推展哀傷即意義建構過程的理論。奈米爾博士是死亡教育與諮商學會(Association for Dea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ADEC)理事長,也是死亡、亡故與喪親國際工作團體(International Work Group for Death, Dying, & Bereavement)的主席。在學術貢獻上,他獲曼菲斯大學頒發傑出人員獎章,也是美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的一員,並獲死亡教育學會(Association for Death Education)和個人意義國際網絡(International Network on Personal Meaning)這兩個機構頒發終身成就獎。